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ECO中文网 门户 优秀译文推荐 中国 查看内容

[2012.06.02]移民问题

2012-6-2 07:46| 发布者: migmig| 查看: 12465| 评论: 31|原作者: 靠谱青年

摘要: 一代移民之后,社会流动的壁垒依然存在
移民问题

不能改变就不要抱怨

一代移民之后,社会流动的壁垒依然存在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发性移民改变了中国的城市和世界经济,这一变化只经过一代人就完成了。这种情况提升了“移二代”和其子女的预期,于是为大城市出了一个难题。他们在诚市长大,但从事的工作和接受的教育都没有得到多少提升。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移二代”的数量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上海的移民数量在2000到2010年间增长了三倍,在该直辖市的2300万人口中占到900万。在上海750万20到34岁的年轻人中,移民的比重接近60%。

很多“移二代”干着与父母同样的工作,住着同样的宿舍。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年轻移民从事制造业工作,另外的10%从事建筑业工作。而且近期另外一份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劳动报酬和工资有大幅上涨,年轻的移民仍然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那些跟随父母花部分时间在城市成长的孩子对舒适的生活有预期,但这种预期很难得到满足。他们的雄心壮志受到打击,于是很多人去找父母没有从事过的工作。他们辞掉一份工作,又找到另一份,然后再度离职。

儿童营救组织的北京合作伙伴——儿童福利与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对2011年中国5省的年轻纺织工人进行了调查,大部分从两年或三年前开始工作至今已经换过至少两份工作。近半数受访者为单调的工作而烦恼,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绝望。只有8.6%的受访者反映工作“舒适”。一个工人告诉调查人员:“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我不想变成只会操作机械的机器人。”

被拴在土地上

年轻移民找到好工作的障碍在于他们的父母。按照中国的户籍制度(即户口),如果父母为农村户口,即使他们移民到城市,新生儿都会被登记为农民,不论他们在哪里出生。2010年上海有39万6岁以下的儿童被正式登记为“移民”

他们注定要与上海父母的孩子走不同的发展道路,移民子女有资格上当地的小学和初中,但被上海的高中拒之门外。与父母相比他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社会福利,而且部分人寻求与父母不同的工作,。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更可能让他们从事装配线工作而不是进入大学读书。

多年以来改革者一直在呼吁改变户籍制度。有的农村户口的孩子希望能过上比他们父母更好的生活。很多人从未在田间劳作过,但户籍制度剥夺了他们公平晋升的机会。

这种情况在近期站内不会得到改变。首先,中国的工厂需要大批的移民,现行的户籍制度确保了很多移民会到工厂找工作。其次,中国的城市欢迎移民进入,却没有连贯的计划来教育他们。2010年上海市有17万在校高中生,但该市15至19岁无法进入高中学习的青少年移民却有57万。“上海市政府应该首先向当地居民提供教育资源”,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副主任徐本亮如是说。这句话可以指导年轻移民出人头地。徐主任说该中心试着传递给移民这样一个信息:不能改变的就不要抱怨。

对于最聪明的年轻移民来说还有一种教育途径就是职业学校,那里教授学生贸易知识。上海科技与商务职业学院在郊外的一个校区里,一半的学生为移民子女,另外一半为上海本地人(五年之前只有七分之一的学生为移民子女)。由于当地学生大多未能考入正式的上海高中,移民子女在那里都很优秀。

张晓涵今年16岁,为了与父母团聚,她五年之前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来到上海。她的父亲是家居推销员,母亲在一个商店工作,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晓涵想要拿到上海高中的毕业证书,最好能通过高中毕业证书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不过她承认:“我得接受现实,要学会适应。”
23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ezazer 2012-6-2 11:03
本帖最后由 Dezazer 于 2012-6-2 12:44 编辑

我喜欢这个话题 哈哈 下午来拍砖 ^_^

Problems for migrants
移民问题

在中国国内,migrants是不是译为“流动人口”更合适呢? ^_^
引用 靠谱青年 2012-6-2 13:18
我也觉得“移民问题”不地道,但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合适的,多谢多谢!
引用 tampopo 2012-6-2 14:22
1,migrants根据语境翻成“外来务工人员”会不会更好呢?
2,deputy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Char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 which teaches young migrants how to get on in life,后面从句是修饰center的不?个人觉得是否可以补充翻译“该中心旨在为青年来沪务工人员提供教育培训以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3.Shanghai Vocational School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不确定)
4.where students are taught a trade,“trade”会不会是指“技术”呢?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是教手艺技术的,我这么理解的。

文章翻的很流利,发现我自己翻不顺。拜读了~~~学习~
引用 靠谱青年 2012-6-2 14:25
多谢指点,受教了!
引用 lp17863564 2012-6-2 14:30
这个话题很少在经济学人上出现,谢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引用 bohemia77 2012-6-2 15:38
呃。。。想说一哈最后那个trade。。。。是不是应该理解为“一技之长”呢。trade还有职业之意哈
引用 Dezazer 2012-6-2 17:59
tampopo 发表于 2012-6-2 14:22
1,migrants根据语境翻成“外来务工人员”会不会更好呢?
2,deputy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Charity Edu ...

@靠谱青年
我觉得:如果你是上海(或者北京)等地的媒体,要报道民工,那么可以说民工是“外来务工人员”,“外来”两个字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

要整体来讨论中国民工的流动,我觉得“外来”不妥~
引用 Dezazer 2012-6-2 18:46
本帖最后由 Dezazer 于 2012-6-4 10:34 编辑

“Don’t complain about things that you can’t change”
不能改变就不要抱怨

“不要抱怨你无法改变的东西”?我觉得稍微有点差别~~

(1)
After a generation of migration, barriers to social mobility remain
一代移民之后,社会流动的壁垒依然存在

什么是“社会流动”?

我觉得social mobility指的应该是“社会成员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流动”

(2)
于是为大城市出了一个难题。

“于是”似乎可以不要~

“移二代”很赞 哈哈

(3)
他们在诚市长大,但从事的工作和接受的教育都没有得到多少提升。

“诚市”错别字~~

**和**都没有明显改善?

(4)
trebled between 2000 and 2010
lz原译:增长了三倍

不是“增长了三倍”,是“成为了原来的三倍”,也就是“增长了两倍”

(5)
This and another recent survey suggest that young migrants are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lot and, despite large pay rises for factory work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ir salaries, too.
lz原译:而且近期另外一份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劳动报酬和工资有大幅上涨,年轻的移民仍

然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

我觉得原文的lot指的是“薪酬”,而不是“工作”

这个lot我有点想当然了,指的应该是“生活遭遇、境遇” 多谢nay版纠正@nayilus
(6)
随父母花部分时间在城市成长的孩子对舒适的生活有预期,但这种预期很难得到满足。

翻译腔太浓了~

(7)
他们辞掉一份工作,又找到另一份,然后再度离职。

直接简单点:他们不断地换工作

(8)
中国5省的年轻纺织工人进行了调查

“东北三省”的说法是因为“大家普遍认同中国且只有三个省处于中国东北”,“中国5省”并不符合这种常识~~

建议改为“中国5个省份”

(9)
2010年上海有39万6岁以下的儿童被正式登记为“移民”

这个“移民”强烈建议改为“流动人口”,这个跟“三峡移民”不一样~

(10)
他们注定要与上海父母的孩子走不同的发展道路

“上海父母的孩子”这是个什么概念?
建议换个表达方式,读起来好怪~

“发展道路”—>“成长道路”?

(11)
移民子女有资格上当地的小学和初中,但被上海的高中拒之门外。

“有资格”直接“可以”就行了吧~~更自然些~
“但不能升入高中”?

(12)
改变户籍制度

改变->改革?

(13)
很多人从未在田间劳作过,但户籍制度剥夺了他们公平晋升的机会。

许多人从未干过农活?

“晋升”?这里不是“职场”啊,应该是“向上层社会流动”吧~

(14)
这种情况在近期站内不会得到改变

近期站内?什么东东?

(15)
First, China’s factories still need large numbers of migrants, and the system now in place ensures that many of them will seek work there.
lz原译:首先,中国的工厂需要大批的移民,现行的户籍制度确保了很多移民会到工厂找工作。

额,我没看懂“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如何“确保了很多移民会到工厂找工作”的~
求解释@join_soon

看到join版的解释,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原译文,原来是“工厂找工作”,我明白了 多谢join版~@join_soon

(16)
却没有连贯的计划来教育他们

原译文感觉翻得有点怪~
这里所谓的coherent plan指的应该是“上完小学、初中能够顺利升入高中”吧?

额,没想到好的表达方法,后面有个“教育资源”似乎可以借鉴下~

(17)
但该市15至19岁无法进入高中学习的青少年移民却有57万

原译文可能会让人产生歧义:除了这57万一万,可能有一部分人升入了高中

原文的意思应该是:该市15至19岁的流动人口有57万,他们(全部)无法升入高中

(18)
上海市政府应该首先向当地居民提供教育资源

原文是need,怎么译为“应该”了?

(19)
deputy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Char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 which teaches young migrants how to get on in life.
lz原译: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的副主任徐本亮如是说。这句话可以指导年轻移民出人头地。

which指代的应该是“the Shanghai Char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get on in life应该也没有“出人头地”那么强烈,应该是“学会技能,找到工作”

(20)
还有一种教育途径就是职业学校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入读职业学校?
后面就是说上学,所以前面的educational option中educational可以不译出来吧~

(21)
where students are taught a trade.

这个地方我觉得上面一位译友的意见很赞
意思应该是“学生们可以学到一技之长”

(22)
上海科技与商务职业学院在郊外的一个校区里

学院在校区里?逻辑不通啊~

***的校园位于郊区?

(23)
移民子女在那里都很优秀。

***是佼佼者?

(24)
为了与父母团聚

“团聚”似乎是个持续时间不很长的动词~

“为了能和父母待在一起”?或者“为了能在父母身边”?

(25)
她的父亲是家居推销员

错别字~~

(26)
最好能通过高中毕业证书拿到大学毕业证书。

最好能够再考上大学   
引用 tampopo 2012-6-2 19:48
好详细的分析~~
引用 番茄汁 2012-6-2 21:12
引用 靠谱青年 2012-6-3 09:34
bohemia77 发表于 2012-6-2 15:38
呃。。。想说一哈最后那个trade。。。。是不是应该理解为“一技之长”呢。trade还有职业之意哈 ...

明白了,3Q!
引用 靠谱青年 2012-6-3 09:42
Dezazer 发表于 2012-6-2 18:46
“Don’t complain about things that you can’t change”
不能改变就不要抱怨

分析太详细了,获益匪浅!多谢前辈!
引用 靠谱青年 2012-6-3 09:44
Dezazer 发表于 2012-6-2 18:46
“Don’t complain about things that you can’t change”
不能改变就不要抱怨

分析太详细了,获益匪浅!多谢前辈!
引用 northxian 2012-6-3 17:44
thanks for sharing!
引用 shadoweing 2012-6-4 00:14
Problems for migrants

用‘外来’确切的意思是:external; foreign; imported; outside; exterior,是从外接或者外部而来~所以直接说外来会有歧义点呢。。

migrant:a person who move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especially in order to find work:
migrant有‘随季节迁移的民工’意思
能不能说流动工人,流动劳工(  从一个地区迁徙到另一个地区提供劳力的无特殊技能的工人,以从事临时性的工作(通常是季节性的)为主)

这里能不能将
problem for imgrants
能理解为
流动劳工的难题,也就是流动劳工难以应对的问题~

楼主您觉得呢?
引用 番茄呼噜噜 2012-6-4 11:38
呵呵来ECO的第一个回帖献给你!之前从事的工作跟你的文章内容是一样的------流动人口权益保护。对这个议题稍微有点小小的发言权,有些内容翻译我们在工作中天天用的。

1. migrant在我们的官方文件中之前翻译成农民工(migrant和migrant worker都翻译成农民工,2008年之后统一改为城市外来人口,不用移民这个词。他们的子女翻译成外来人口子女。

2. Save the Children 正确的中文名是“救助儿童会”,不是儿童营救组织。他们的这个外来人口子女教育和就业调研也是我们一起做的。

3. 同上面的网友,上海的学校翻译为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4. 除了这三处,剩下的就是语言本身和理解的问题了,希望和楼主小小交流

  4.1 It has also created a huge task for those cities, by raising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igrants from the countryside, and of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children.(par.1)
   这种情况提升了外来人口子弟和新生代流动儿童对未来的预期,城市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4.2 Those who grew up partly in the cities with their parents have expectations of a comfortable life that are more difficult to satisfy. Their ambitions frustrated, many do something their parents did not: they leave one job, and find another. And then leave again.(par.3)
   那些跟着父母在城市里生活过的青年人憧憬这里的舒适,然而过上这种生活却相当困难。理想受挫,很多人就要做父母没做过的事儿,于是找了辞,辞了找,来来回回的换工作。

  4.3 A majority had changed jobs at least twice since starting work in the previous two or three years. (par.4)
   其中大部分人刚上班两三年就已经换了至少两回工作。

  4.4 but their status and their education are still more likely to lead to an assembly line than a university classroom.(par.5)
   然而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的局限,他们依然更有可能坐在工厂的流水线旁而不是大学的教室里。

  4.5 Children with a rural hukou want to lead a better life than their parents did. Many have never worked on the farm, but the system denies them a fair chance to move up the ladder. (par.6)
    这些农村户口的孩子们想要过上比父辈更好的生活。他们很多人从没干过农活,可是当前的户籍制度却剥夺了他们向上攀登的公平机会。


其它的地方别的网友也都说了,就这几个小地方提出点自己的译文。
此外,非常感谢你选择这篇译文,让大家对这个庞大的群体的生存状况有了更多了解。
希望有机会我们能继续交流!

加油!
引用 juliet_feng 2012-6-4 16:38
many do something their parents did not: they leave one job, and find another. And then leave again."很多人去找父母没有从事过的工作", 觉得 something这里并非指“工作”,而是他们不停换工作这种做法。 作者意思大概是:他们不停地换工作,这一点跟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的父辈不这么做)。
引用 juliet_feng 2012-6-4 16:59
where students are taught a trade  这个trade应该是指 “手艺”,而不是“贸易”
引用 summerdays 2012-6-4 22:13
学习啦

查看全部评论(31)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4-4-25 09:15 , Processed in 1.1408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