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20250918 川普特使決心解救加薩人質,卻在中東政治中受教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与译者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史蒂夫·維特科夫的教育課
川普特使決心解救加薩人質,卻在中東政治中受教訓

2025年9月18日|閱讀時間25分鐘
收聽本故事
2025年1月底,67歲的地產大亨史蒂夫·維特科夫甫獲任命為唐納德·川普的中東特使,便乘私人灣流噴射機飛抵特拉維夫,準備為一項非凡外交成就慶功: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與囚犯交換協議。拜登政府時期談判已進入後期階段,但維特科夫促成的協議突破了前任的僵局:這是加薩戰爭逾一年來首度停火。2023年10月7日襲擊事件中遭劫持的數十名以色列人質,將在被囚禁470多天後返家。
這項協議讓原本在美國鮮為人知的維特科夫,一夜之間成為以色列的焦點人物。1月30日,他造訪特拉維夫廣場,當時哈瑪斯俘虜家屬正集會敦促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促成人質歸返。現場33歲活動人士吉爾·迪克曼回憶,群眾——許多人繫著黃絲帶以示聲援——以「搖滾巨星般」的熱烈掌聲迎接維特科夫。
維特科夫向家屬們進行了非正式簡報。「總統是我摯友,他對此深感憂心。」他如此說道。
「求求您!求求您!」有人高聲呼喊。「把他們全都帶回來!不要停!」
「沒人會停下。」維特科夫回應。
他動情地談及迎回囚禁中逝者遺骸的重要性。「我也是埋葬過孩子的俱樂部成員。」他提及2011年因阿片類藥物過量離世的兒子安德魯,當時年僅22歲。維特科夫向以色列家屬提供個人電話號碼,承諾保持聯繫。
迪克曼深受觸動。他的表親卡梅爾·蓋特——一位40歲的職業治療師——於10月7日遭綁架並最終遇害。與眾多人質家屬相同,他認為內塔尼亞胡執意延長對哈馬斯戰爭的決心,正對被扣押者生命構成難以辯解的風險。維特科夫的任命令他振奮不已。這位來自紐約商界、在謊言與欺詐中掙扎求生的談判專家,竟能真切體會人質家屬的迫切。迪克曼暗忖:這位新特使或許正是能讓以色列自私政客和哈馬斯頑固狂熱分子清醒的關鍵人物。
迪克曼情不自禁上前遞給維特科夫一條黃絲帶。特使笑容燦爛地將絲帶別在外套上。
T維特科夫那日下午激發的樂觀情緒早已消散。在未經以色列參與的附加協議中,僅有一名以色列裔美國人埃丹·亞歷山大獲釋。三月間,以色列放棄延長停火談判,重啟攻勢,代價是數千巴勒斯坦人的生命。以色列近期對卡達境內哈瑪斯領導人的空襲行動——該海灣國家曾擔任雙方談判調解人——更凸顯了談判進程的絕望。
維特科夫曾點燃的希望早已熄滅。此後僅有一名人質獲釋
阿拉伯評論家將維特科夫描繪成內塔尼亞胡政策的傀儡,其政策幾乎摧毀了衝突和平終結的所有希望。這位特使無疑追隨了特朗普的步伐——後者向來支持以色列右翼勢力。
然而人質問題使特朗普政府與內塔尼亞胡的聯盟關係複雜化。總統與維特科夫皆為營救人質投入巨大心力,此舉使他們在政治立場上與以色列國內的內塔尼亞胡反對派形成共識。他們向內塔尼亞胡施壓、與以色列敵對勢力達成獨立協議,並推動與伊朗的大交易(遭內塔尼亞胡反對)。特朗普與維特科夫的失敗雖在預料之中,卻非必然結局。其失敗原因既揭示了特朗普的真實優先事項,也凸顯了美國在以色列影響力的局限。
今夏我造訪白宮維特科夫的套房時,他與總統的關係似乎未見疏離。五十分鐘的訪談因一名助理進門宣告而中斷——川普要求維特科夫立即前往橢圓形辦公室,協助處理另一場中東危機(以色列戰機剛轟炸大馬士革)。後續通話中,維特科夫又因總統接聽另一通電話而被迫離席。每當川普會晤中東或俄羅斯外長時,維特科夫往往在場。「史蒂夫·維特科夫表現非凡,功不可沒。」川普於八月下旬向記者如是說。
歷任總統皆倚重外交特使,最著名的莫過於尼克森與基辛格的搭檔。但那段關係奠基於對戰略與治國術的共同關注;維特科夫的角色則源於他與川普的私人情誼。兩人共同嘗試了一種美國外交史上獨特的即興合作模式: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對敵友國皆提出誇張要求,維特科夫則隨後展開秘密談判。
維特科夫本人給人愉悅甚至開朗的印象。他對談話對象總抱持本能的積極態度,這種特質在商場或許是優勢,但在外交場合卻可能顯得膚淺。他曾評論哈馬斯「並非意識形態上不可調和」;內塔尼亞胡「動機純粹」;弗拉基米爾·普京既「直率」又是「超級聰明人」;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則「竭盡全力」。
這並非指維特科夫平淡無奇。據與會者透露,他在與外國官員會晤時會開玩笑甚至爆粗口。他曾形容愛麗舍宮的鍍金裝潢「活像海湖莊園」,令法國官員震驚不已。
儘管外交經驗尚淺,維特科夫穿梭於特拉維夫、莫斯科、多哈與馬斯喀特的奔波不輟,似乎已與普京及其核心圈、伊朗外長阿巴斯·阿拉格奇,以及卡達與阿曼的調解者建立起可運作的關係。
然而這位特使對所調解衝突的無知顯露得淋漓盡致。國務院官員與中東資深談判專家嘲笑他經常不帶專家甚至隨行人員赴會。早年與普丁會晤時,維特科夫竟將俄方翻譯誤認成美國使館職員。一名哈瑪斯談判的密切觀察者直言:「他完全是盲目談判——毫無立場可言。」 「他只是進場碰運氣,看看能否奏效。」
維特科夫對此毫不辯解,他主張傳統外交往往僵化且自相矛盾。他繼承的和平進程令他聯想到與「業餘人士」協商建築專案。「過程如此漸進且官僚化,」他坦言,「而像我和總統這樣的人,就像特種部隊。」
和平談判與房地產交易相似,關鍵在於能否促成各方坐上談判桌。但維特科夫坦言,他未曾預料交戰雙方一旦入席竟如此頑固難纏。「我低估了讓各方恢復理性所需付出的艱辛。」
T威特科夫與川普的合作關係,在2024年總統連任後迅速成形。「他問我:『你想做什麼?』」威特科夫回憶道:「『想擔任哪個部長職位?』我回答:『我想當和平使者。』」
「當我這麼說時,所有人都以為...這是驅逐加薩居民的詭計。純屬胡扯。」
此處指的是首屆川普政府期間由賈里德·庫什納主導的中東後門外交。庫什納曾促成《亞伯拉罕協定》,使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及摩洛哥實現關係正常化。「總統越是與我談論此事,我越覺得意義非凡,」維特科夫表示。「我並非特別虔誠的宗教人士。我認同猶太身份——這點毋庸置疑——但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認同,而非深信不疑的宗教信仰。」
維特科夫與川普有諸多共通點,最顯著的莫過於兩人皆為億萬富豪。據《富比士》雜誌估算,維特科夫個人淨資產約達20億美元。他在邁阿密海灘與漢普頓地區擁有奢華宅邸,乘坐私人飛機出行時隨行人員極少,偶爾會攜伴侶勞倫·奧拉亞同行——這位三十多歲的服裝企業家目前與其妻子分居。維特科夫表示自己不領薪水且自付開銷:「噴射燃料、飛行員費用,所有開支都由我承擔。」 他自稱是川普的門生與工具:「我為川普總統效力,執行他交代的任務。」
1980年代,身為初級房地產律師的維特科夫結識了當時已聲名鵲起的客戶川普。這位年長客戶常造訪公司位於公園大道的辦公室,維特科夫對其「豪邁作風」深感欽佩。「我要成為他。」他暗自立誓。這段屢被提及的往事,既是維特科夫公開奉承川普的固定套路——身處總統圈子者必備的生存策略——卻也顯得真實可信。不久後維特科夫便離開法律界投身房地產投資。隨著事業蒸蒸日上,他亦展現出幾分豪邁氣魄。
威特科夫與川普的友誼在高爾夫球場上鞏固。威特科夫是近乎零差點的高手。「他會跟我去長島打球。他喜歡和自在的人打球⋯⋯我們都打得快。」
川普與威特科夫曾一度「差一點」合作收購曼哈頓的克萊斯勒大廈,最終卻敗給其他競標者。除此之外,兩人並未在重大交易中合作——這或許解釋了他們友誼能歷久彌堅的原因。兩人策略迥異:川普憑藉名人光環,追逐標誌性建築,涉足賭場、航空公司、營利性大學等令人眼花撩亂的領域。
維特科夫則選擇了低調路線,投資曼哈頓北部與布朗克斯區治安欠佳地段的出租公寓,最終收購市中心老舊辦公大樓。當1990年代初市場暴跌時,維特科夫親自管理物業以降低成本,甚至學會了自己焊接水管。
維特科夫累積財富的過程中,旗下企業從未破產——這是川普無法宣稱的成就——至1990年代中期,他已躋身富豪之列。他開始頻繁出現在八卦小報頭版,有時與川普並列。報刊稱他為「嬰兒潮大亨」,儘管無論在高調交易的掌控力或醜聞製造力上,他都遠不及川普。兩人在維特科夫痛失愛子後關係趨近——他後來表示,當「一切看似已然喪失」之際,正是川普向他伸出援手。
據前員工描述,維特科夫是工作狂,每週七天都在工作。「他深諳提問之道,能直指核心問題,」某位前同事回憶道。他的樂觀態度吸引投資者:「他擅長包裝和尋找切入點。無論是否合理,總能說服人。」 閒暇時他鍾情於斯帕克斯牛排館和拉奧餐廳——這兩家因曾是黑手黨暗殺現場而頗具傳奇色彩的餐館。
在拉奧餐廳,維特科夫結識了退休紐約警探兼媒體名人博·迪特爾。這段友誼成為維特科夫壯年生活的重要篇章。迪特爾轉行當私家偵探,身邊還帶著聽來不可思議的隨行團隊——俄羅斯人麥克、喬伊·鍋與平底鍋。維特科夫則被稱為「煙鬼史蒂夫」。維特科夫表示迪特爾誇大了自己在「鼠幫」中的地位:「我可是晚上八點半就睡覺的那個。」 然而兩人情誼深厚,維特科夫曾將曼哈頓收購的物業股權分予迪特爾,兩人還共同涉足電影製作。
迪特爾曾有賭癮,他透露維特科夫曾慷慨替他在拉斯維加斯賭場欠下的25萬美元債務買單。兩人還常在當地射擊場一起練習射擊。維特科夫曾表示,在治安惡劣的社區收租時開始攜帶手槍,此後似乎一直保持這項習慣。迪特爾記得去年維特科夫獲任命為川普特使後致電他,興奮地宣稱已獲准攜帶武器:「我得到總統許可——可以帶槍了!」
F多年來,維特科夫從未顯露堅定的政治立場。他在紐約州登記為「無黨派」獨立選民,在佛羅里達州則登記為共和黨人。根據競選財務紀錄,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維特科夫曾向紐約兩大政黨的政客捐款——包括數名進步派民主黨人。他亦曾捐助全國性民主黨組織,2008年向民主黨參議院競選委員會捐贈25,000美元。
多年來,維特科夫從未顯露堅定的個人政治立場
維特科夫表示自己主要遵循紐約房地產委員會(該行業主要貿易協會)的建議。「直到摯友決定參選,我才真正對政治產生興趣。」他如此說道。自2016年起,維特科夫與其子們已向川普競選組織及共和黨捐贈數百萬美元。
2020年川普大選落敗後,加上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事件引發彈劾,維特科夫逐漸成為川普核心圈的顯眼人物。當民主黨與檢方就該案及其他爭議展開調查時,他始終堅定支持川普。
2024年,川普因涉嫌向成人影星支付封口費而遭起訴。威特科夫屢次現身法庭為川普提供精神支持,更在曼哈頓陪審團全數定罪當下親臨現場。數月後,當特勤局人員在佛州球場發現潛伏於圍欄灌木叢的刺客並開槍制伏時,威特科夫正與川普同場打高爾夫。
2024年競選期間,維特科夫持續與特朗普的共和黨總統提名競爭對手進行敏感談判。佛州州長羅恩·德桑提斯提名競選失敗後,維特科夫促成兩人私下和解會談,並飛赴南卡羅來納州與妮基·海莉進行協商。不久後,身為最後一位退選的共和黨人,海莉公開支持特朗普角逐總統提名。
身為川普特使,維特科夫始終秉持著引領他完成過往政商談判的信念:理性之人權衡利益時,協議永遠存在可能。顯而易見的問題在於,普丁、哈瑪斯與內塔尼亞胡這類人物往往受意識形態、歷史怨恨與個人野心驅動——這些動機難以用數字衡量。
維特科夫接手時,加薩戰爭已持續一年多。國內外要求以色列政府停止戰鬥、釋放人質的壓力與日俱增。外交官們致力推動的協議方案,包含以俘虜交換巴勒斯坦囚犯,隨後展開重建加薩的談判。儘管內塔尼亞胡曾抵制拜登推動此類協議的努力,但川普的連任卻顛覆了局面。
「當時普遍認為,在中東地區,川普的名字和品牌將產生重大影響,」維特科夫回憶道。他與川普都期待,初步停火與人質交換協議僅是邁向最終目標的第一步——實現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
這始終是項雄心勃勃的願景——當時加薩地區正遭受轟炸,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要求以巴勒斯坦建國明確路線作為承認以色列的先決條件。然而這位新特使仍熱切投入其中。
在川普就職前夕於卡達進行的談判中,維特科夫因以色列首席談判代表——摩薩德局長大衛·巴爾內亞與當時以色列國內情報機構辛貝特局長羅南·巴爾的強硬態度而深感挫敗。據熟悉談判的知情人士透露,維特科夫甚至威脅要動用川普的影響力將兩人撤職。
任何以川普特使身份參與談判者,在內塔尼亞胡亟需安撫川普白宮的背景下,都可能取得進展。但維特科夫不僅勤勉高效,更在就職典禮前與拜登政府官員協調以確保美方立場延續,並在與以色列方交涉時傳遞川普的意願與強硬姿態(他事後抱怨部分談判對象「不懂如何達成協議」)。
最終他促成協議達成,成功釋放33名人質,並承諾啟動「第二階段」談判以永久終結戰爭。
隨著人質於一月返家,維特科夫試圖啟動第二階段談判。短期目標是延長停火並進行新一輪囚犯交換,但談判最終應涵蓋加薩未來——甚至可能重啟巴勒斯坦建國之路。
哈瑪斯以仿效軍事閱兵形式舉行釋放人質儀式挑釁以色列後,堅持推進一月停火協議的下一階段,其中包含以色列軍隊進一步撤離等條款。內塔尼亞胡則根本不願長期停止對哈馬斯的戰鬥,更不接受將加薩移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的構想——該政府是國際公認的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管轄機構(該地區由哈馬斯競爭對手法塔赫主導)。
內塔尼亞胡拒絕讓主要巴勒斯坦治理實體管理加薩的立場,公然違背了數十年來的美國官方政策——該政策旨在推動建立由巴勒斯坦人管理的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地區,作為保障以色列安全的協議組成部分。然而現實中,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擴張定居點的舉措,已使巴勒斯坦建國前景日益渺茫。
維特科夫曾誤將普京的一名翻譯當成美國大使館職員
川普與維特科夫對所謂的「兩國方案」普遍漠不關心,試圖迴避此議題。維特科夫告訴我,他寧願不公開談論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以免遭內塔尼亞胡內閣中的極右翼成員破壞談判。
然而其他問題正悄然醞釀。自一月起,總統在令人不安的系列公開言論中勾勒出加薩未來的藍圖,其立場不僅漠視巴勒斯坦建國訴求,更積極予以扼殺。
川普提議在重建期間疏散加薩居民,且許多人可能無法返鄉——此計劃呼應了長期夢想將巴勒斯坦人逐出加薩與西岸的猶太至上主義極端右翼分子觀點。對其半生不熟的計劃在阿拉伯世界引發的公憤渾然不覺或漠不關心,川普仍施壓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接收加薩居民。不出所料,這些國家拒絕了。
川普卻仍執著於其加薩計劃,二月記者會上宣稱美國將「接管」加薩並「擁有它」。維特科夫忠實推銷此計劃,並提出如何振興該飛地的時髦構想。「或許是引進人工智慧,或許是在該地區建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或許是發展區塊鏈和機器人技術,」他三月在塔克·卡爾森的播客節目中如此遐想。
這塊外交包袱部分源於維特科夫自身。他向我透露,一月隨以色列國防軍造訪加薩時,自己竟以建築商視角審視這片土地。他斷言拜登政府提出的五年重建時程極度不切實際:「 我向總統匯報——這正是事端之始——對他說:『總統先生,我們不可能在十年內完成挖掘清除所有彈殼、進行地質勘測的工作。後續重建還需十年。首要之務是讓各方認清現實,別再對這龐大工程吹牛說大話。』 」
維特科夫承認曾考慮提供誘因鼓勵加薩居民遷離,但堅稱政府從未意圖驅逐他們。他強調重點在於務實評估重建所需時間,並在過渡期提供體面生活條件。「當我提出這點時,所有人都以為...這是驅逐加薩人的詭計。純屬胡扯,」他對我如此表示。
至少,維特科夫未能預見任何關於巴勒斯坦人撤離的言論將引發何等反應。1948年以色列軍隊驅逐數十萬巴勒斯坦人離家的歷史事件,至今仍在阿拉伯世界迴盪著歷史不公的陰影。
川普對巴勒斯坦人撤離加薩的表態支持,賦予以色列超乎尋常的操作空間。既然這項美國方案——儘管荒謬——獲得川普背書,何必再糾纏於與巴勒斯坦人談判解決方案?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丹·夏皮羅指出,川普與維特科夫推動的加薩重建願景「給了內塔尼亞胡和極右翼不啟動第二階段行動的藉口」。
三月二日,內塔尼亞胡在電視演說中宣布對加薩實施新封鎖,並明確表示以色列將重啟戰爭。他感謝川普「為加薩提出的遠見計劃⋯⋯以色列完全支持」,並將談判破裂歸咎於哈瑪斯。以色列已接受「史蒂夫·維特科夫的計劃」以恢復停火,但哈瑪斯提出的條件「完全不可接受」。這正是內塔尼亞胡的招牌作風——既討好又挑戰美國。維特科夫則為此正名。他在卡爾森的播客節目中表示,以色列重啟加薩攻勢「某種程度上令人遺憾,但某種程度上又屬無可避免……哈瑪斯根本不回應」。
這對人質家屬無疑是沉重打擊。戰火紛飛期間達成協議難度倍增,尤其駐多哈的哈瑪斯談判代表更難與加薩境內領導層取得聯繫。
然而維特科夫仍持續奔走,個人使命感驅使他透過WhatsApp與眾多人質家屬交流,並邀請他們造訪白宮——部分家屬曾與川普進行數小時會談。
然而這些家庭眼睜睜看著維特科夫不斷被抽調離崗,內心充滿挫敗。特朗普另有交易亟待敲定。
憑藉加薩停火初期的成功,特朗普派遣維特科夫前往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與普京進行數小時會晤。此舉標誌著特朗普為兌現競選承諾——「一日終結烏克蘭戰爭」——所展開的行動序幕。這項努力最終演變成長達數月的外交混亂與政策反覆,不僅強化了普京的地位、削弱了烏克蘭的實力,更讓維特科夫在歐洲的信譽徹底崩壞。
「在中東,川普的名字和品牌將產生影響力」
維特科夫表示,他樂於遵從總統指令開始接觸普丁。「首先,我享受這些會晤,」他說,並非因為喜歡與對方相處,而是「我必須獲取關於他的情報」。否則,「我們怎麼可能談判?」
然而普丁比內塔尼亞胡更無情地利用了維特科夫的經驗不足。他不斷向特使灌輸克里姆林宮的論點:居住在烏東俄佔區的烏克蘭人渴望俄羅斯統治;任何停火協議都必須在根本性爭端解決後才能達成。嗅到突破契機的維特科夫,為贏得川普讚譽而誇大了普丁的理性。「許多人誤以為他想吞併整個烏克蘭,」維特科夫對我坦言,「這完全是荒謬至極。」
川普還指派維特科夫與伊朗神權政權談判,試圖和平解決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的僵局。這無疑是加薩談判的另一項分心之舉。自四月起,維特科夫與伊朗外長進行五輪正式會談,往返於馬斯喀特與羅馬之間,卻在六月十三日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與科學家時功虧一簣。
T整個春夏之際,維特科夫對其在以色列與哈馬斯間的調停工作屢次表達樂觀。他於5月29日在白宮向記者表示,對加薩協議前景「抱持相當樂觀的預感」。7月8日他更宣稱與哈馬斯的談判僅剩單一懸而未決的議題。約莫同期,川普授權維特科夫私下敦促內塔尼亞胡實施停火並解救更多人質,但維特科夫仍未能促成協議。
至七月中旬,川普與維特科夫似乎已接受以色列當時的主張——唯有當哈馬斯真正恐懼美國將退出人質談判時,才會妥協。7月24日,維特科夫突然宣布美國將撤出駐卡塔爾談判團隊,並將「考慮其他帶回人質的方案」。這招施壓手段未能奏效——哈馬斯仍緊握人質不放。
短短數日內,「替代方案」演變為美國新的談判立場:維特科夫不再堅持數月來追求的60天停火與囚犯交換,轉而要求「全有或全無」的協議——要求一次性釋放所有人質,同時迫使哈馬斯接受解除武裝與加薩非軍事化,實質上是投降條件。
此策略轉向的目的,或許在於提出哈瑪斯永遠無法滿足的要求,從而讓內塔尼亞胡得以在加薩地區隨心所欲地行動。亦或維特科夫被以色列同行說服,認為轉向「全有或全無」策略能震懾哈馬斯促使更多人質獲釋——若屬此情此景,他便成了被操弄的棋子。無論此構想源於何種動機與前提,其效果皆是使內塔尼亞胡擺脫妥協的必要性。總理隨即宣布佔領加薩的計劃,並為預備新一輪攻勢徵召六萬名以色列預備役軍人。
八月初,維特科夫重返特拉維夫。在公共圖書館與數十名人質家屬的激動會面中,他耗時三小時回應悲痛的提問,試圖為美國立場轉變對倖存以色列人質命運的影響塗抹樂觀色彩。
維特科夫幾乎公然將美國政策與內塔尼亞胡的武力擊潰哈馬斯計劃掛鉤——這正是去年特使登場時總理所奉行的政策。根據與會者錄製的片段錄音,維特科夫宣稱當前目標是「加薩走廊不再有哈馬斯」。
「我們將實現哈馬斯的非軍事化。」這佔解決方案的「百分之五十」,另一半則是「加薩重建——我們已著手推進⋯⋯我們正與以色列政府、內塔尼亞胡總理共同執行極其完善的計劃,這實質意味著戰爭終結⋯⋯因此我們距離終結這場戰爭的解決方案已近在咫尺。」
一如既往,維特科夫厚顏無恥地將老闆塑造成能扭轉局勢的關鍵人物:「哈馬斯怕我們。我告訴你,哈馬斯怕唐納德·J·川普。」
圖書館內的氣氛遠比威特科夫一月時受到的熱烈歡迎更為陰鬱。「他試圖表現得樂觀,但聽起來根本沒有任何落實協議的具體方案,」一名在場的以色列人士回憶道。「當他說『全有或全無』時,我們深感不安⋯⋯恐怕這像是內塔尼亞胡利用維特科夫來延續戰爭,更重要的是維持其政府完整。」
隨著新一輪停火的可能性漸趨渺茫,法國、英國等美國盟友於九月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承認巴勒斯坦國之計劃。
維特科夫持續秘密推進白宮對戰後加薩的規劃。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阿拉伯國家政府及波士頓諮詢集團等顧問機構,皆已向白宮提交構想。七月中旬我與維特科夫會面時,他透露部分構想。他表示,戰後加薩的治理架構不會賦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權力,但可能納入自治政府官員。「讓我們召集像我這樣深愛祖國、渴望參與治理的人士,」他說,「但他們不懂如何施政⋯⋯ 因此應將其置於某種託管狀態,傳授治理之道,每五年進行一次評估。」以色列官員透露布萊爾是託管機制的潛在管理者(其非營利機構「托尼·布萊爾全球變革研究院」代表拒絕置評)。
施壓策略未奏效——哈瑪斯緊握人質不放
這些計劃似乎難以實現。內塔尼亞胡顯然決意全面重佔加薩。以色列9月9日空襲多哈的哈瑪斯領導人,實質終結了維特科夫的和平進程。
若如某些人所言,將維特科夫簡單歸類為內塔尼亞胡的工具,未免過於片面。今年一月至七月間,川普及其特使的議程雖主要圍繞人質釋放議題,但與以色列領導人的立場存在差異。然而在關鍵決策上——無論是挑戰以色列在加薩地區引發饑荒的政策,或是在以色列十二日戰爭期間轟炸伊朗核設施——川普及其特使始終選擇強化內塔尼亞胡權力的路線。
未能解救剩餘人質對維特科夫而言想必艱難。我們會面時,他動情地描述一月在醫院陪伴獲釋女以軍士兵的情景——她們高唱《以色列人民永存》(Am Yisrael Chai,希伯來團結聖歌)。他甘願耗費數小時回應人質家屬的焦慮提問,這份不拘禮節的態度堪稱其可貴特質。家屬每日透過WhatsApp傳來的訊息,時刻提醒他那些仍被囚禁的生靈——他熟知每個人的姓名,更能生動描述他們的傷勢細節。「如今只剩最後20人了。」他說道。
維特科夫坦言,在紐約崛起期間他始終「目標導向」,不斷自問:「如何抵達終點線?那不是一碼線,而是真正的終點。該如何抵達?」他領悟到,外交突破並非僅憑意志力就能達成。
「各方都有盤算,你必須洞悉這些盤算。若你連這些議程都不清楚,請告訴我,你究竟要如何破解?」■
史蒂夫·科爾為《經濟學人》資深編輯。
索菲·佩德、尼古拉斯·佩勒姆與安謝爾·普費弗共同撰稿。
插圖由克里斯蒂安娜·庫塞羅繪製
延伸閱讀
1843美國
本文刊載於印刷版1843專欄,標題為〈學徒之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5-9-23 23:18 , Processed in 0.0766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