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ECO中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20250811 戰情室電子報:太平洋戰爭七大經典著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与译者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國際 | 電子報
戰情室電子報:太平洋戰爭七大經典著作
新聞編輯理查·科克特推薦七本關於二戰日本戰敗的著作

攝影:Alamy

2025年8月11日|閱讀時間7分鐘
本文為《戰情室》電子報導讀,此為每週發行、限訂閱者閱讀的國防與安全深度解析刊物。
立即訂閱《戰情室》。
午安。本期《戰情室》聚焦日本投降紀念日——英國於8月15日慶祝,美國則在9月2日紀念,此日正式投降文件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今年適逢日本投降八十週年。

開篇前,請移步《1945檔案庫》專欄,我們正重新梳理二戰末期的歷史報導。本期文末將刊載該企劃的最新篇章,最終回(日本投降實錄)將於本週稍晚發布。歷史學家堀田繪里撰寫的特邀專欄則論述日本在戰爭中拖延過久的歷史真相。

以下歷史著作與傳記,詳實記錄了戰爭終局及其後續發展。儘管對日投擲原子彈的決策佔據重要篇幅,這些書籍的選編更旨在呈現日本在亞洲的戰爭如何在戰後長期迴盪影響。

一如既往,《戰情室》讀者慷慨撥冗協助編纂此書單。我們參考了多項推薦,並標註了若干可作為最終入選書目替代選項的優質著作。
《復仇女神:1944-45年日本戰役》
作者:馬克斯·海斯廷斯爵士

關於日本戰敗的優秀通論著作不勝枚舉。威廉·克雷格的《日本的淪陷》多年來始終是翹楚,弗朗西斯·派克近年出版的《裕仁之戰:1941-1945太平洋戰爭》亦屬佳作。但馬克斯爵士的《復仇女神》堪稱其中翹楚。這位英國軍事史學家以宏觀視角,既涵蓋日本在緬甸(今緬甸)的潰敗,亦探討戰爭末期蘇聯入侵滿洲的關鍵戰役。麥克斯爵士對這些歷史節點的剖析,其詳盡程度不亞於對1945年春季沖繩島那場更為知名且慘烈的戰役的記述。而其嚴謹性更不止於此。例如他詳述美軍陸戰隊血戰硫磺島的慘烈實況——約19,000名日軍陣亡,僅216人被俘。他毫不留情地批判雙方軍隊的愚蠢行徑,尤其嚴厲指責日軍作戰方式。馬克斯爵士絕非修正主義者。歷經六百餘頁的史實考證,他毫不留情地譴責「日本系統性的野蠻行徑」,更批判該國與德國截然不同,始終不願為自身行徑承擔責任。
廣島
約翰·赫西 著

首枚原子彈摧毀廣島未滿一年,美國記者約翰·赫西赴日採訪戰後重建。卻因邂逅德國籍耶穌會傳教士威廉·克萊因索爾神父而改變行程——這位倖存者親歷了轟炸。克萊因索爾格神父隨後引薦他接觸其他倖存者——在日本被稱為「被爆者」。這些親歷者對1945年8月6日「無聲閃光」的目擊證詞(該事件造成約十萬人死亡),成為赫西一年後發表於《紐約客》雜誌、後集結成書的廣島長篇報導核心內容。日本原子戰爭的親歷者故事此前從未被訴說,這些赤裸的細節引發轟動。赫西於1980年代中期更新了這些故事,多記載了輻射病帶來的神秘而致殘的後果。這篇《餘波》收錄於企鵝版《廣島》中。

投降之路:三個人與二戰終結的倒數計時
作者:伊凡·湯瑪斯

探究原子彈如何及為何投向日本,已發展成獨立的探討領域,不僅是小說家與歷史學家的專利,更是電影製作人的天地(如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在後者領域,理查德·羅德斯的《原子彈的誕生》始終是曼哈頓計劃全貌最清晰的編年史。近年眾多著作細究了投下「小男孩」與「胖子」——即廣島與長崎兩枚原子彈——的決策過程細節,其中最出色的當屬《投降之路》。埃文·托馬斯巧妙運用時任美國戰爭部長亨利·史提姆森與空軍指揮官卡爾·史帕茲的日記,深入剖析二戰末期美國政府對蘇聯的戰略威脅評估。與所有陰謀論相反,湯瑪斯得出結論:投下兩枚炸彈的真正原因與威懾蘇聯關係不大,反而更關乎可能在登陸日本本土作戰中喪生的五十萬名海軍陸戰隊員與陸軍士兵。哈里·杜魯門總統「陷入了戰爭史上最古老卻從未如此荒誕的兩難困境:為了拯救生命,必須奪取生命」。

《與敵競速:史達林、杜魯門與日本投降》
長谷川剛 著

本書由日裔美籍歷史學家長谷川剛撰寫,以法醫級嚴謹手法剖析二戰時期日本天皇裕仁如何作出投降的「神聖決定」。作者詳盡闡釋日本為何在眾多城市遭火攻轟炸、甚至遭受核彈轟炸後仍持續戰鬥;直至長崎遭轟炸近一週後,日本才最終投降。所謂「戰爭派」固然決意奮戰到底,但正如裕仁天皇在其以委婉措辭著稱的投降廣播中所言,此時戰局已「發展至未必對日本有利」的境地。耐人尋味的是,長谷川在書末特別增設一章,評估美日領袖當時本可採取的替代方案以提前終結戰爭。他提出近乎難以想像的論點:即便再投下四、五枚原子彈,日本狂熱的「戰爭派」仍可能持續抗戰;真正扭轉戰局的關鍵,在於蘇聯參戰與核爆的雙重打擊。

《東京審判:二戰審判與現代亞洲的形成》
蓋瑞·巴斯 著

正如紐倫堡審判納粹德國要犯那般,戰勝的盟軍亦將戰敗的日本領導人送上被告席。自1946年5月啟動的東京審判歷時逾兩年。蓋瑞·巴斯這部宏大而恢弘的《東京審判》以縝密而引人入勝的細節,講述了這段長期被忽視的歷史。作者(前《經濟學人》撰稿人)猶如優秀檢察官,毫不留情地揭露主導審判的種種虛偽行徑、幕後交易與政治考量——相較於紐倫堡審判,這場審判更顯勝者正義的本質。其中最扣人心弦的,莫過於日本天皇裕仁如何在澳中兩國強烈反對下逃過法庭審判的曲折歷程。儘管審判在法理層面存在諸多缺陷,巴斯先生卻揭示其重大功績:首次向日本民眾揭露本國士兵以國家名義犯下的駭人戰爭罪行。對數十年浸淫於民族主義宣傳的日本公民而言,這些震驚性真相的衝擊,有效剷除了殘存的狂熱軍國主義殘餘。

被遺忘的戰爭:大英亞洲帝國的終結
克里斯多福·貝利與提姆·哈珀合著

日本於8月15日突然投降,暗示太平洋戰爭在該日同樣驟然終結。事實遠非如此。正如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克里斯多福·貝利與提姆·哈珀詳盡闡述,戰火在亞洲各地持續燃燒,這完全是1930年代至1940年代初日本征服行動引發地緣政治動盪的直接後果。作為最後一支屹立不倒的殖民勢力,英國旋即捲入混亂的衝突——支援法國在印度支那的行動,並支持荷蘭在東印度群島(今印尼)的戰事。日本對歐洲殖民勢力的擊潰,至少部分激發了越南與馬來亞(今馬來西亞)等地的反殖民鬥爭,這些抗爭持續多年。而朝鮮半島被劃分為俄美兩大勢力暫定控制區的局面,正是太平洋戰爭後遺症延續至今的例證——其危險性至今仍未消散。

美國凱撒: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880-1964
威廉·曼徹斯特 著

盟軍陣營中最傑出的戰場指揮官是英國將領威廉·史利姆,其「被遺忘的」第十四軍在印度與緬甸擊潰日軍。但太平洋戰爭中最具統治氣魄的人物,當屬美國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位自負傲慢、專橫跋扈、衝動桀驁且不服從命令的將領,卻深受部屬敬仰,更在統治戰敗日本時展現出令人驚嘆的仁慈與精明,成功引領該國邁向民主轉型。威廉·曼徹斯特的經典傳記精妙捕捉了這位五星凱撒的諸多矛盾特質。他始終與華盛頓特區的政治首長們衝突不斷,對其不屑一顧,最終在韓戰中將哈里·杜魯門總統逼至極限而遭解職。
衷心感謝各位閱讀並提供寶貴建議。雖未能收錄所有推薦,以下幾本差點入選的書籍仍值得關注:
理查德·B·弗蘭克《潰敗:日本帝國終焉》
道格·斯坦頓《危難之中: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沉沒與倖存者的非凡故事》
《大和號戰艦:戰爭、美學與諷刺》——詹·莫里斯
《頭盔作枕》——羅伯特·萊基
《千里之戰:阿拉斯加與阿留申群島的二戰紀實》——布萊恩·加菲爾德
《諸神黃昏:1944-1945西太平洋戰場》——伊恩·W·托爾
《與老兵同行》尤金·斯萊奇 著
撰寫這些書評令我們樂在其中。若您對後續選題有任何建議,歡迎告知。您是否想了解破壞行動的經典著作?抑或游擊戰術的相關書籍?請將您的想法寄至 thewarroom@economist.com。沙尚克將於下週假期結束後歸隊。■
探索更多
世界通訊國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关于我们|ECO中文网 ( 京ICP备06039041号  

GMT+8, 2025-11-7 21:39 , Processed in 0.0708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